AVS大事记
[2002年以前]
[2003年]
[2004年]
[2005年]
[2006年]
[2007年]
[2008年]
[2009年]
[2010年]
[2011年]
[2012年]
[2013年]
[2014年]
[2015年]
[2016年]
[2017年]
[2018年]
[2019年]
[2020年]
[2021年]
[2022年]
[2023年]
[2024年]
[2025年]
2006年12月7-9日,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( AVS )工作组第19次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顺利举行。会议宣布,AVS第一部分(系统)即AVS-P1和第六部分(数字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)即AVS-P6的最终标准草案(FCD)已完成;知识产权组已基本完成所有专利分析报告。
2006年12月,AVS机顶盒在大连正式进入家庭。
2006年11月,中国网通高调宣布推进AVS标准是网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。
2006年11月,AVS标准首次在商用IPTV端到端系统上运行成功。坚定了国内企业积极参与AVS相关产品开发的决心。
2006年9月21-23日,AVS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共收到提案52份,形成输出文档22份。通过并正式发布《关于AVS专利池管理的建议性规定》和《关于AVS专利池许可的建议性规定》两个文件。
2006年9月,AVS工作组组长高文教授接到国际电联(ITU)标准化局的通知,确认AVS已正式成为国际电联ITU-T的联络组织。AVS正式加入国际电联ITU-T,意味着AVS标准已具备选入ITU-T标准体系,为AVS的国际化道路打开了大门。
2006年9月,中国网通正式宣布开始进行AVS-IPTV商用试验。
2006年8月,信息产业部主持的“AVS-IPTV实现系统”实现互通,在信源层打通了IPTV局端和终端的互操作问题,为构造健康的产业链奠定了基础。
2006年6月7日-9日,AVS工作组第十七次大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,会议共收到提案44份,形成输出文档18份,并形成如下决议:成立FG-IPTV 特别工作小组,任务是参与组织ITU-T的IPTV标准制定,使AVS进入ITU IPTV标准;成立MPEG-C 提案工作小组,任务是组织工作组成员向MPEG-C提案,使AVS进入MPEG-C。
2006年4月24日,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《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7部分:移动视频》(简称AVS移动视频)国家标准送审稿审定会。审定委员会一致认为,AVS移动视频标准技术先进,同意报批。
2006年3月18日,在AVS工作组第16次会议闭幕式上,孙惠方、高文等为评选出的“2005年度AVS奖”的获奖者颁奖。获奖者为:AVS贡献奖:陈建文、苗磊、王强;AVS专项奖:马展、张赐勋。
2006年3月1日,AVS标准正式实施。作为解决音视频编码压缩的信源标准,AVS的基础性和自主性使得它能够成为推动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“由大变强”的重要里程碑。全球范围内可选的新一代视音频标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AVS正式成为国家标准的喜讯迅速传开,信息产业部、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中国科协等部委的领导给AVS工作组发来了贺信和题词,鼓励工作组以此为新的起点,再接再厉,在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和产业化进程中再创新的辉煌。
工作组先后收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、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、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曲维枝、科技部部长徐冠华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邓楠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、海淀区区长周良洛等领导发来的贺信和题词。
2006年3月,联合信源数字音视频(北京)有限公司正式发布AE 100S AVS编码器,这是基于AVS标准的第一个编码器产品,自此,AVS标准有了更贴近用户且更为成熟的产品服务。
2006年2月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《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:视频》(国家标准号GB/T 20090.2-2006,简称AVS标准)。
2006年1月6日,信息产业部批准通过AVS视频部分即《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:视频》。
|